鱼沉雁杳网

lol最稀有的20个皮肤古迹中的庐州文化(二)○金牛大扁糖○葵花井○神奇的“水旱马槽”○历史悠久的三国新城遗址○望梅亭路及碑文○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内的《新城戍守》雕塑尽显三国豪迈三国时期,合肥是魏吴拉锯战激烈争夺之处,曹操在这 游戏平台

游戏平台-品三国故事 蕴千秋历史

  

  古迹中的品国庐州文化(二)

  ○金牛大扁糖

  ○葵花井

  ○神奇的“水旱马槽”

  ○历史悠久的三国新城遗址

  ○望梅亭路及碑文

  ○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内的《新城戍守》雕塑尽显三国豪迈

  三国时期,合肥是故事魏吴拉锯战激烈争夺之处,曹操在这里遗存下来的蕴千游戏平台胜迹颇多,极大丰富了合肥气势恢弘的秋历三国文化。曹魏“合肥新城”究竟为何而建?品国“曹操河”又是因何而修?“望梅止渴”的典故发生在哪里?“水旱马槽”又有何神奇的魔力……这些风云变幻的三国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,这些保管千年的故事历史遗迹更是令人心生向往,今天,蕴千就跟随记者一块儿来了解一下吧。秋历

  曹魏“合肥新城”孙吴数攻不下

  不少新合肥人或许并不知晓,品国位于合肥城区西15公里三十岗的故事三国新城遗址公园有着久远的历史。三国新城遗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蕴千是秋历安徽省乃至全国保管较好、极具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品国三国文化遗产。历经近1800年的故事风雨剥蚀、沧桑巨变,蕴千依然能清晰地看到这座三国时期军事城堡的风貌。如今的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就是在三国新城遗址的基础上建成的,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感受三国豪迈。

  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占地530亩,周边租地绿化近千亩。公园南临肥水(古施水)故道,西邻鸡鸣山、将军岭,东距合淮公路7公里。园内主要景点有新城文物摆设馆、金虎台、聚贤堂、满宠草堂、征东门、东侧门遗址、西侧门遗址、练兵指挥台、兵器铸造窑址、饮马池、时光隧道等。《三国志》记载:公元233年,魏明帝曹睿下诏在合肥旧城西三十里建立新城以抗孙吴。新城建成以后,多次成功阻击孙吴10万以上大军的围攻,谱写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。

  据《三国志》记载:魏国征东将军满宠两次上疏魏明帝曹睿,建议在合肥西三十里建立新城屯兵以抗孙吴。新城建成后,孙吴水军由巢湖到达合肥城下,还要再陆行三十里,才能抵达合肥新城。这样,孙吴的水军优势不能发挥,军需补充更加困难,使曹魏方面获得很多战机。而曹魏可以沿瓦埠水系直通寿春,水上运输方便,有利于提高战斗力。合肥新城于青龙元年(233)建成,孙吴曾于公元233年、234年、253年等多次围攻,均兵败而归。

  魏青龙元年(233),孙权御驾亲征,到了合肥城下,见老城西北30里突然崛起一座新城,不知所措。孙权“欲围新城,以其远水,积二十日不敢下船”。满宠透彻地剖析了敌方的心态,认为:孙权知道我把合肥重心转移到合肥新城,肯定有人吹牛皮,讲大话。他们劳师动众,游戏平台却一无所获,为挽回面子,他定会派兵上岸,企图耀武扬威一番。于是他对诸将说:“权得吾移城,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,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,虽不敢至,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余。”于是,满宠派遣步兵、骑兵6000人在隐蔽处埋伏起来。事情正如满宠所料,吴军在20多天后果然上岸。此时满宠的伏兵如神兵天降,吴军措手不及,死伤数百人,只得鸣金收兵。合肥新城经受了第一次战火的考验。

  魏青龙二年(234)五月,不甘失败的孙权,乘蜀军攻魏之机,再次挑起战端。孙权命令三路大军沿长江进攻魏国:大将陆逊、诸葛瑾等屯江夏、沔口,孙韶、张承等向广陵、淮阳,自己亲率10万大军围攻合肥新城。开战之初,征东将军满宠制定了一个较为保守的作战方针,大意是:保持新城,诱敌深入,把孙权部队引到寿春附近,再杀他个回马枪。这个方针未被明帝采纳,明帝引经据典,保持先祖曹操的战略路线,魏明帝说:“先帝东置合肥,南守襄阳,西固祁山,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,地有所必争。纵权攻新城,必不能拔。敕诸将坚守,吾将自往征之,比至,恐权走也。”他下了一道死命令:即使孙权主攻新城,我军也不能撤退。他号召诸将要死守合肥,尤其是合肥新城,并声言自己将亲率部队,驰援合肥。满宠奉诏重修作战方针,并与驻守新城的张颖将军,共同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。此时东吴在合肥新城外面堆了一座土山,妄图采用人海战术,一举攻下,再夺取整个合肥。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满宠和张颖“募壮士数十人,折松为炬,灌以麻油,从上风放火,烧贼攻具,射杀权弟子孙泰”。这时吴营一片惊慌,恰在此时,孙权得知魏明帝亲率大军增援合肥,害怕腹背受敌,“于是引退”。战后,魏明帝亲临寿春,犒劳三军,论功行赏。这次胜利,有力声援了魏国西线之战,有利于解西线之围,就在此时,蜀军灵魂诸葛亮星落五丈原,他的第五次北伐以失败告终。这次交战再次说明了合肥新城在战略防御上的重要作用。4年后,在建设和保卫合肥新城中战功卓著、为官清廉的满宠离任回京,荣升太尉。

  魏嘉平五年(253)五月,吴国顾命大臣、小皇帝孙亮的老师诸葛恪,为了炫耀孙吴军事力量,率领20万大军围攻合肥新城。驻守新城的张特与将军乐方等3000人誓与新城共存亡。在异常危急之时,张特派胆大心细、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联络官郑象,向寿春告急。郑象昼伏夜出,不幸被吴军俘获。吴军命令郑象向城内喊话:“大军已还洛,不如早降。”郑象不从其言,反而向城内大呼:“大军近在围外,壮士努力!”最终郑象用鲜血和生命激励守城将士保持到底。魏、吴两国对峙90多天,合肥新城城墙崩塌,军队器械破损严重,张特施用“诈降术”给诸葛恪写了一封信,大意是:我们之所以拖到此时还不投降,是因为魏帝规定,百日之内投降或弃城逃离者,举家同罪;超过百日,则不牵连妻儿老小。现在,离期满只有几天,且请休战,到时候,我将整座城池献给贵方。为了取信对方,他把象征权力的印绶奉送给吴军。诸葛恪信以为真,暂停进攻。张特利用吴军缓攻的喘息机会,连夜拆毁城内房屋,取材料修补破损处建成两重防御工事。次日,张特向吴军宣布要誓死保卫新城。吴军大怒,发动强烈攻势。因其病者大半,损兵折将,诸葛恪被迫下令撤军。诸葛恪一心想创造“奇迹”,显示政绩,却不惜拿20万士卒做赌注,举国上下怨声载道,回国不久,在一次宴会上被皇族成员孙竣所杀。由于张特抗敌有功,被朝廷褒奖,赐杂号将军,封列侯,迁为安丰太守。

  直至公元280年,东吴暴君孙皓被晋军所俘,宣告三国时代结束,合肥新城这座军事城堡完成为了它的历史使命。

  “一代枭雄”曹操书写不朽传奇

  “合肥之源,在水一方。滩涂河凼,有墩凤凰。曹魏挥师,逐鹿战场,旌旗猎猎,鼓号锵锵,星移物换,鸡鸣向阳。蜀山春早,岭上留芳,流连顾望,生态画廊。波清草绿,鸟语花香,饮水思源,立碑传扬。”一篇《合肥之源赋》全篇仅112字,寥寥数笔,便勾勒出“合肥之源”的主要历史人文景观,其中就包罗流传千古的不朽三国故事。

  翻开安徽的地形图,便可清楚看到,流入巢湖(再入长江)的南淝河,与流入淮河的东淝河发源于合肥西北的江淮分水岭两侧。而在蜀山区小庙镇将军岭处,两河支流非常接近。这很容易使人想到:如在此间开凿一条河,便可把两条淝水连接起来,沟通江淮水系,其分洪、灌溉、航运的价值是极大的。

  其实,早在三国时期,我们的先人也有这样的思考。当时曹操将合肥设为魏国重镇,淝水成为沟通江淮的重要通道。曹操是安徽亳州人,想从老家调运兵马来合肥,最方便的运输方式便是航运。那时,曹操就萌生了在巢湖(长江)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的想法。但此河最终未能修通,负责施工的将军又死在了岭上,此后这里便被百姓称为“将军岭”,又因河是曹操所修,百姓们习惯称之为“曹操河”,并流传至今。

  今经专家考证,“曹操河”全程西起东淝河支流至王桥小河源头处的东岳庙附近,经皂角树郢,小油坊郢,紧贴将军岭街南而过,在凤凰墩处越过江淮分水岭,经“二龙戏珠”到四十坎止。如今,将军岭、凤凰墩皆成为曹操河附近的景点。

  古江淮运河还有一景,便是“鸡鸣坝”。它位于鸡鸣山北麓,在将军岭东5公里,高程63米。将军岭顺曹操河流下来的水由此汇入南淝河。“鸡鸣坝”,附近人称“大岭”,传说是曹操所修,当年蓄水面可达到将军岭,曹操还在此练兵。

  据考证,现在所称的古江淮运河遗址的全貌,则是包罗曹操河、鸡鸣坝、大陂、小陂,所有这些工程自西向东排成一线,正好把两条淝水的源头连接起来,总长为7公里。

  经典“望梅止渴”神奇“水旱马槽”

  在合肥东部约50公里、巢湖市和肥东县交界处,至今仍留有“望梅亭”、“水旱马槽”等历史故事和遗址。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战略要冲,为兵家必争之地,充满了传奇的三国文化色彩。

  说起成语“望梅止渴”的典故,应该不少人都知道。有史料证明,“望梅止渴”故事的发生地就在合肥。

  据史书记载,有一年夏天,曹操率领部队从庐州去讨伐张绣,天气热得出奇,骄阳似火,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,部队在弯弯曲曲的丘陵道上行走,两边少有树木,加上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,让人透不过气来。到了半夜时分,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,行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,有不少体弱的士兵竟渴得晕倒在路边。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,担心贻误战机,心里很是着急。可是,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,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?他立刻叫来向导,暗暗问他:“这附近可有水源?”向导摇摇头说:“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,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。”曹操一听,看了看前边的树林,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。脑筋一转,办法来了,他一夹马肚子,快速赶到队伍前面,用马鞭指着前方说:“兄弟们,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,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又解渴,我们快点赶路,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!”士兵们一听,仿佛已经吃到嘴里,口水都流出来了,于是精神大振,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。利用这个办法,曹军赶到前方,并找到了水源。

 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故事,后来人们在三国典故“望梅止渴”的发生地——巢湖市栏杆集镇赵集社区谢王村(又称梅亭村)不远的山冈上,修建了一个“望梅亭”,屹立在此上千年,为人们凭吊历史的一个去处。但在1941年,“望梅亭”被时任地方民团的团长胡载之带兵拆毁,其材料运至栏杆集用作修建炮楼,这座千年的古建筑被毁于一旦,这一宝贵的历史文物也只留下一个遗迹。现在村民们在通往遗迹之处修了一条路,称为“望梅亭路”,并在路边立了一块石碑,以此纪念“望梅亭”这一消失的历史古迹。

  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与巢湖市栏杆集镇交界处有座低缓的小山冈,名为塔山,山冈乱石丛生,荒无人烟,远离喧嚣而独处僻静,让人联想到“明月夜,短松冈”的画意。塔山顶上有一块天然的卧龙石,石头上面自然生成一上一下两个石盆,两盆之间相隔仅30厘米摆布,这就是“水旱马槽”。千年更迭至今,旱马槽常年无水,水马槽永远水不干。究竟是何因产生这一奇特的景观呢?当地白叟一语道破天机“天无百日晴嘛!”北边的这个马槽,长约两米,宽有一米多,深60公分,槽底是封闭的,不漏水,好似巨石凿成的水宕。这样的槽子一旦盛满了水,当然可以保持百日不干。而一旦快干涸时,天又会下雨注满。这样循环反复无穷矣,便形成为了永不干涸的水马槽了。当然,万一遇到百日以上天无雨,那水槽里的水也会耗尽,只是那样的机会实在太少。办理了水马槽的疑惑,旱马槽就更好理解了。南边的马槽,长不过一米多,宽约50厘米,深有40厘米,虽说是石头底,但底部有缝隙存不住水,因而就成为永远无水的旱马槽了。

  当地人传说,三国时期,战略家曹操十分看重合肥在东南地区的战略位置,多次亲寻督导城建城防。曹兵作战从合肥到南京来回往返无数趟,途中将塔山作为战马的驿站,临时马厝。魏文帝曹丕继位后,亦特别重视合肥,将其作为前哨军堡,建营保护。建安年间,曹丕亲率40万大军常年征战东吴,合肥到建邺(今南京市),塔山自是必经之路。曹氏父子多次路过并饮马此山,旱马槽喂草料,水马槽饮马,久而久之,便形成为了水旱马槽的千秋典故。

  “水旱马槽”拥有神奇的魔力,据当地白叟说,不能随便报答舀干。个中原因至今无法解释也无法考证,但“水旱马槽”的传奇魅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。

  喝不完“葵花井”吃不够“大扁糖”

  距离合肥市区不远的庐江县金牛镇,有一座海拔只有百余米的小山——金牛山,竟也有许多关于三国的精彩传说和古迹遗址,却鲜为人知。

  金牛山位于庐江县城西北,距县城20多公里,海拔107.8米,占地约195公顷,峰秀势展,气畅脉舒。金牛山是大别山通往巢湖地区的陆路要冲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,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。而其所处的金牛镇因此山得名,始建于三国时代,距今已有千年之久了。

  在金牛山的主峰峰巅,曾有古塔一座,建于三国时期吴国赤乌二年,在清康熙三十八年风化崩塌。在金牛山西麓还曾有一座在三国时期由曹操扩建的妙光寺,但经过历代风雨侵袭和兵火袭扰,毁于明朝初年。据了解,在1998年重建该寺清理地基时,曾在两三尺深的土砾中挖出一座石质古香炉。香炉高40厘米,宽40厘米,厚27厘米,缩腰如意足,缀以双耳,正面浮雕潜龙吐珠图案,并镌刻铭文“大清道光八年大吕月立”。如今,这座见证古刹历史的文物供奉在南阳寺南岳殿。如此种种遗存,无不彰显着金牛山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也正因此,金牛镇入选了安徽千年古镇名录。

  长期以来,在金牛山附近的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。当年曹操率领83万人马下江南,欲与东吴决战,就曾在金牛山下的金牛镇屯兵,并且在山下修造了城墙,取其进可攻、退可守之势。但曹操的儿子曹丕却有不同意见,说“好是好,就怕金牛山上架大炮(投石车)”。于是,曹操下令一晚上之间,把城墙石砖全部转运到今天的庐江城。尽管,历史学者按照史料中记载的曹操南下行军路线,以及庐江县城的城墙修建时间等,分析出这个传说并不足以为信,然而金牛山山上山下的众多古迹,无不在诉说着历史沧桑。上世纪50年代,建于东汉期间的洝城古城遗迹的颓垣残垛、深壕浅沟仍然历历在目;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金牛镇内进行建设时还曾挖掘出城北门遗址门框青石和众多古砖;三国时期魏吴经常交战的金牛山古战场遗址,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管有古战壕1条,军事平台1个。(下转4版)(上接3版)

  在众多的遗迹中,一座独具特点的旗杆石总是吸引着人们的关注。这块也被当地人称为“夹板石”的旗杆石,由两块细长的山石相靠立起,高2.4米,宽0.44米,厚0.22米,在山石的上端各有两眼圆孔,为立杆升旗所用,由于年代久远,石上纹理斑驳,遍体鳞伤,标识全无。关于这块旗杆石的年代和立石之人,当地传说也各不相同。有的说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前后,曹操和孙权都曾在此地驻兵,旗杆石正是当时军队竖立的,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;有的传说是南北朝时期,北魏西汝南郡在金牛山脚下治设洝城,旗杆石是当时的遗存;还有传说,1858年秋,清朝湘军李续宾部攻取庐州咽喉三河镇前,驻兵金牛岭时所建;近来也有部分文史专家考证,这块旗杆石或许是安靖天国英王陈玉成竖立的。

  金牛山一地从三国时期开始,就实实在在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,保管下了古城墙遗址、葵花井、薛井、南阳寺、马场岗、养马圩、曹操点将台等一批散布全镇的古迹名胜。而在众多的传说中,当地人也对“三国文化”独具情感认可,“曹兵开山掘金牛”、“曹操一晚上迁古城”、“养马圩曹兵放马”、“旗杆石曹操升旗”、“踩马滩曹兵训练”、“葵花井曹女涤绢”等一系列传说,千百年来世代口口相传,虽大同小异,却常说不衰。

  在金牛山西麓山洼间,有一个面积不足半亩,深不足五尺,却名播四乡的山池,人称“葵花井”。井水终年不枯,清澈可鉴,甘醇可口。据白叟们回忆,五六十年前的金牛镇上的南街,长不过两百米,各色店铺只有三十家不到,但却有五六家清开茶馆。所谓“清开茶馆”是指专门卖茶水、早点,不卖饭菜的茶馆,这些清开茶馆大都打着这井水的招牌揽客。有的茶馆门上赫然写着“葵花井中水,荒草尖上茶”。只见堂倌提着鹤嘴铜壶,以娴熟的“长开”功夫沏茶。那壶嘴斜离茶碗尺许,碗中茶水翻腾,似乎要高出碗口,但桌面上却极少溅溢,那水似乎是有了极高的粘度一般。

  这眼神奇的葵花井究竟是天然山塘还是人工挖掘?对此,当地民间曾有传说。其实,在《庐江县志》中曾有记载“山西北麓有葵花井,传为三国时挖掘”。原来,曹操自赤壁兵败后,常思报83万人马落败之恨。建安十七年(公元212年)10月,亲自统帅40万大军,自许昌出发,经过合肥,直下濡须(濡须,水名,源出巢湖),大本营驻扎在舒城一线。兵官眷属所在的后营就驻扎在金牛山一带,因此也就给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。

  曹操夫人刘氏育有一子一女,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中战死,女儿名叫葵花。此次出征,因为兄长刚刚战死,曹操不忍让女儿在前线杀斗,便要求葵花在后营保护眷属。葵花在营房内做些浆洗缝补的工作,常到金牛山中的山涧溪水旁去。但进入冬季,金牛山上的泉水很小,葵花就带着几个婢女,打算把水池扩大些。看着几个女孩辛苦地凿石挖池,在山坡上放牛的牧童秦豆也想助一臂之力。秦豆带着几个小伙伴在夜里偷偷地把水池挖大挖深。一来二去,葵花和秦豆成为好友。但限于两人地位悬殊,于是商议,让秦豆到军营立功,以争取曹操的认可。不料,两年后曹兵西征,秦豆英勇杀敌不幸阵亡。葵花痛苦不已,悔不当初让他从军。

  三年后,曹操再次率大军从汉中转战濡须,解合肥之危。葵花又随军来到金牛山,触景生情,睹物思人,剪去长发,执意出家。曹操阻拦不成,只得答应,并将此池命名为“葵花井”,并在旁建一座寺庙。山涧中的这汪池水,自从葵花姑娘思兄涤绢、伤情抛泪、父亲赐名后,井水变得更加香醇甘甜,加上郡主经常在水中施洒药草,有时还真能帮手乡邻袪灾除病,慢慢的“葵花井”的名声就在周边传开了。

  提起三国元素,金牛镇当地特产、一种名为“金牛大扁糖”的传统美食也没有例外,并由此牵出了有关“葵花井”的另一个传说。相传,曹操当年屯兵于金牛山下,遭遇连年大旱。为祈求上苍降雨,金牛山上每天都做求雨祭祀。曹操最小的女儿葵花也加入祈雨行列,跪在石板上的葵花想到不少村民和士兵因干渴而死,不禁潸然泪下,泪珠不断滴在石板上,青石板立即被溶化,化作一石臼状,泉水顿时涌出。村民为永铭曹操女儿葵花的贤德,就将此泉名为“葵花井”。而当地人用此泉水将糖饴做成为了一种扁形的食品,香甜可口,进贡给曹操吃后,他大为赞赏,问是何物。身边的人说还没想好名字呢。曹操见是扁形,遂赐名说,“就叫大扁糖吧。”从此,金牛大扁糖蜚声四方,奉为贡品。

  这大扁糖制作工艺繁杂、劳动量大,先后要经过炒面、制馅、焙糖丝、炒糖稀、放面粉、甩糖稀面粉、拽糖稀面粉等多道工序,而且由于其中几道工序必须同步进行,才能保证食材制作的温度,又能节省时间,所以需要至少六个人完成,缺一不可。更重要的是,制作中绝不能打开房间让冷空气进来,以免最后的糖稀拽不开,所以工人们在制作过程中始终赤膊上阵。金牛大扁糖的制作过程,像是一场艺术扮演,众人齐力合作,方能制成。大家虽然累,但心里总是乐滋滋的。

 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秦鸣

  (图片均为资料图)

访客,请您发表评论: